跳到主要內容

《翻譯研究與跨文化交流》〈論詩歌翻譯的審美判斷模式〉 閱讀筆記

這是我第一次仔細看一篇論文,更是第一次接觸學術性的翻譯,不過我還是盡可能地望文生義,盡量拆文解字,理解其意。

以下摘錄一些陳凌所著〈論詩歌翻譯的審美判斷模式〉中,我大概有看懂,且覺得受用的文句:


譯者的眼前所見和心中所感,都在能指層面上和原詩人達到了認同,看似實現了同原作的統一,我們可以把這叫做「同一性幻象」(illusion of identity)。然而,能指層面上的認同,並不一定表明在受指層面上的等同。

正如老師說的,不同國家有文化間的差異,所以直譯的話,目標受眾不一定有辦法理解。過去尚未接觸翻譯時,我總覺得電視上的那些美國笑話為何不像中國字幕組一樣直譯然後加註釋就好,還要絞盡腦汁想些中文中意思相近的笑話?後來才知道,首先是電視沒有暫停鈕,加註釋很多人會來不及看;再來就是直譯的話,很多沒有接觸美國文化的人會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受指層面不等同,觀眾會不明白美國人覺得好笑的東西到底有哪裡好笑。

不過我這裡講的是文化方面的不等同,本文作者則是主要指不同語言間結構文法上的差異。

譯者首先是讀者。在翻譯過程中,同一個翻譯客體會觸發不同譯者的不同自身審美體驗。這些審美體驗有的會反映到譯文中去,有的則不會被融進譯文,這取決於譯者是採取先驗式的分析判斷模式進行翻譯,還是採取經驗式的綜合判斷模式進行翻譯。
這讓我想到《翻譯教室》中,學生建議將「yell」翻譯成「歡聲」,而非「大喊」的事情——因為「大喊」會讓他聯想到「大喊大叫」。不論如何,「yell」都絕對沒有「歡」的意思,這邊就是將自身的審美體驗融進譯文中了吧,這樣的手法對我還是很遙遠的事情,現階段暫時不敢嘗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月19日:偶像夢幻祭推出Switch啦!

前一天大約十點入睡,今天下午一點被叫醒,還是覺得累。 今天哥哥要載爸爸去屏東看醫生,媽媽陪同,剩我一人在家,甚好。 本來想今天把Zoo的試譯搞定,或是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再搞定,但兩者似乎都做不到。 前者是沒有精神,所以沒有自信能盡力做好;後者卻是沒有那麼累,如此入眠心不安理不得。 於是又變成了刷遊戲時間。 因為平板送修,現在玩的遊戲「只有」三個:偶像夢幻季、Lovelive,以及茜色。 偶像夢幻季,俗稱合奏明星,今天推出Switch團體,但卻只有三星組合,也不是隨著活動劇情推出的。推出Valkyrie的時候我暫時棄坑,所以不知道他們當時是否也是這樣出場的。但Switch這樣彷彿匆忙推出的形式讓我有點害怕。

2月26日:偶像夢幻祭

今天繼續來肝「追憶 齊聚的三位魔法使」,順利收集完了故事! 這次故事是負責主線的日日日寫的,果然爆出了很多料! 包括五奇人是怎麼產生的、英智成為皇帝的心路歷程,以及零居然是前任學生會長!

2月23日:夢、遊戲&Hannah

「這是幸運的黑點,我要一點一點採下來⋯⋯先放在手上好了。」 「啊啊!怎麼是螞蟻!全都在我右手上面亂爬!」 昨天TED影片被退,心情不好,好不容易入睡,結果夢到自己的右手被螞蟻盤據,怎麼甩也甩不掉。 查了解夢,說是「夢見螞蟻可能會在第二天遇到許多煩惱,追蹤這些煩惱,會發現事事不順。 」 其實要說的話,我昨天就感覺有許多煩惱、事事不順了,這個夢倒有些馬後砲。 ⋯⋯本來是這麼想的,結果今天,前天那件500元的翻譯case又再度傳來,希望我修改,於是我早上十點被狗吠叫醒後,就在睡眼惺忪的狀態下開始工作了。